下载手机客户端
图文
使命坐标 以赤忱之心锚定担当航向
2025-08-11 11:52 来源:三沙卫视

2010年以来,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先后10次远赴海外执行“和谐使命”任务,航迹遍布3大洋6大洲,到访52个国家和地区,总航程32万余海里,为37万多人次国内外民众提供医疗服务。15年来变的是融入深蓝的深度十度远征的航程里,红十字徽章从应急救援的火焰,蜕变为多国联演的熔炉不变的是血脉奔涌的纯度37次握诊的掌心温度,始终保持着37℃的恒定赤诚任务官兵以鲜艳的红为指引,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不断续写着人类命运与共的温暖篇章,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生命的尊重、对信仰的忠诚,在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道路上立起一座座使命坐标。

 

距离舟山132公里之外的江苏小城启东,16岁的沈灵怡,有一幅特殊的世界地图。从刚刚记事起,每次从新闻中得知父亲沈许荣靠港,她都会在世界地图上进行标注,这个独特的习惯一直在她的生活中延续着。这不仅是女儿对父亲归国的期盼,更是海军“和谐使命”任务官兵在履行国际义务道路上的光辉印记。

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 沈许荣:回想2010的时候,我第一次走出国门,当时的心情兴奋又激动,另外也觉得自己的身上的担子很重,责任很大。我就担心我的机器能不能安全顺利的,会不会出故障,那些航道我没有去过,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我们也不了解,只有一点点走,一点点摸索。

2010年8月31日,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首次跨出国门,赴亚丁湾和吉布提、肯尼亚、坦桑尼亚、塞舌尔、孟加拉等亚非五国,执行“和谐使命-2010”医疗服务任务。沈许荣作为雷达班长,他的故事犹如一部与医院船共同成长的老兵传奇,从“和平方舟”2008年正式入列以来,他便扎根在这个岗位上,参与了全部10次“和谐使命”任务,见证了这艘船的点滴变迁与成长。

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 沈许荣:这么多年下来我们也在进步,我们一些设备也在升级换代。通过这么多年的努力,我们的协同能力在不断地完善,我觉得已经比那个时候强了很多倍。

十五年浪涛奔涌,当年青涩的水兵沈许荣如今已成为经历丰富的二级军士长。而他所守护的“和平方舟”,正以更加从容的姿态驶向深蓝——这艘承载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海洋命运共同体”使命的大白船,于2024年6月再次从舟山解缆起航。

 

一个月,这是从受领任务到完成启航药品耗材准备的极限时间。任务前夕,海军军医大学药供站的灯光彻夜未熄,四百余种药品、上千类器械耗材正进行着与时间的赛跑。

海军军医大学 原源:对我们来说压力还是比较大的,要解决咱们仓储爆仓的这么一个难题。比如说一些试剂,非洲那边专用的一些试剂在国内很难买到,这个给我们造成了不小的困难。我们用了五批次把这些所有的任务物资一共有两千多箱运送到舟山的军港,圆满的完成了这个保障任务。

2024年,当“和平方舟”号医院船驶过两万海里波涛,8万余份健康守护被传递到非洲大地。相比首次起航执行和谐使命任务,如今,任务准备如同一台高速运转的精密仪器,有序而高效。他们虽不在医疗服务一线,但每支顺利注射的药品,都是后方与前线跨越十五年的接续守护。这份接力,早已融入“和谐使命”任务的基因。

海军军医大学 原源:以后我们走向远海,走向世界,会有更多的这样的海外任务,在下一次任务交给我们的时候,我相信会磨合的更加好,会更加的完善。我们也在提高自己的保障能力建设,为了能更好地适应军队走向深蓝、走向海外的任务方向。

“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宛如一座浮动的希望之岛,承载着白衣使者们的使命与担当从长江口到好望角,一代代水兵用航迹丈量使命。深蓝航道上的中国温度,正在浪花间永恒传递。

2023年9月9日,“和平方舟”号医院船访问东帝汶期间,成功完成了当地史上首例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这一开创性的手术照亮了当地医疗史的新征程。26岁的东帝汶青年尼聪5岁那年发现自己身体右侧出现了一个肿块。无奈当地医疗条件有限,一直没有机会接受手术治疗,当“和平方舟”号再次靠泊东帝汶,尼聪就迫不及待地前来问诊。

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单成祥:当时也是顶着很大的压力去做的。因为他当时来门诊的时候,他讲了一句话,我觉得让我感感受蛮深的。他说这个finall you come here,就是你们最终终于来了啊。我们还是尽量的努力的给他解决一下,性命相托,吾辈将殚精竭虑。

经过一系列严谨细致的住院调理以及充分的术前准备,备受瞩目的手术——东帝汶史上首例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终于在单成祥的手中拉开了帷幕。

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单成祥:这个手术当时确实是有难度的,这个长时间缓纳不入腹腔,有可能会出现这种坏死的风险,另外一个粘连比较重,我们分离的时候,就会要求比较高,不要把肠子分破,同时还要把它完整的分下来,你也不能有东西残留到这里。

在手术台上,单成祥深知此次手术的重要性和艰巨性,每一个细微的操作都关乎着尼聪的未来,容不得半点差错。凭借着高超的医术,他巧妙地操控着腹腔镜器械,精准地进行着修补操作,经过一番惊心动魄的“战斗”,手术终于成功完成。

东帝汶患者 尼聪:感谢中国海军和中国海军军医!高水平的中国医生为我提供了如此优质的医疗服务,我真的感到非常开心,这感觉太棒了!谢谢(汉语),再次感谢中国海军和中国海军军医。

和平方舟号上醒目的红十字标志,既是国际人道主义的象征,更是一团永不熄灭的生命之火。除了在手术室完成惊心动魄的高难度手术之外,跨越山海的联合医疗演练,向来也是“和谐使命”任务的传统。这抹炽烈的红色,将各国军医紧密相连,共同推动全球卫勤水平的提升。

2024年10月3日,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圆满完成对加蓬友好访问和医疗服务后,应加方邀请,在利伯维尔湾以西海域,与加蓬多支部队开展了包括海上救援与后送在内的多科目的海上联合演练。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白辰光:我觉得这在我们真正战伤救护阶段会起到很好作用,首先说我们演练场景的多样性大为提高了。2014年的时候,我们相对来说,以这种批量伤员救护这种传统的演练为主。2024年,我们进行了更多样化的多种假想的多种场景的演练工作,那这种演练工作就大大锻炼了我们的战时救助能力。

上级令我船做好医疗救护准备。

下午13时35分,“和平方舟”号医院船接到加蓬海军海上行动中心救助请求,中方医疗救护直升机随即起飞前出,加蓬巡逻艇也向失事海域高速机动,一场海空立体救援战斗在大西洋打响。

加蓬海军作战处长 拉米:我认为此次演习非常出色,在今天之前,我们从来没有进行过投放真人入海并在海上进行分检的联合演习,这也是我们第一次与中国救护直升机合作进行联合演习,这是一次在中加合作框架下中加双方救护直升机组人员和医务人员共同参与的联合救援。

直升机起飞前出搜救落水人员。

中方医疗救护直升机抵达失事海域后,发现加方消防部队蛙人扮演的落水人员漂浮在海面,救生员迅速出舱滑降抵达海面实施营救,最终将落水人员成功救起登机。

太阳升起,潮起潮落,十五载春秋,它穿越风暴与烈日,将中国军医的足迹烙在52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岸线上。每一次启航都是生命的奔赴,每一次停靠都是希望的锚定。十五年的潮声里,它早已不是一艘船,而是一首流动的诗——以浪为韵脚,以爱为平仄,在文明交汇处传递温度,用跨越语言与国界的热忱,编织着人类命运与共的血脉篇章,写下“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东方注脚。

 

监制/黄丹 叶微

主编/汪进威 欣

编辑/丁灿

记者/左登胜

通讯员/刘少伟 程嘉豪 白进 李珂嘉贺

程泳钧 蔡庆坚 刘博 储建龙

@三沙卫视

责任编辑:黄菲二审
©2021-2022 ssws.tv 版权所有:三沙卫视琼ICP备2021001255号
本网站文字内容归三沙卫视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