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龟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也是海洋保护的旗舰物种,对海洋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海南三沙有全国最大的海龟自然产卵场。经过多年保护,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海龟在西沙群岛海域出现。近日,在海龟时常光顾的北岛、甘泉岛之外,三沙永兴岛上也发现了两处海龟上岸产卵点,这是近年来首次发现。
三沙永兴岛近年来首次发现两处海龟上岸产卵痕迹
6月18号10:55-11:00左右,在三沙市永兴岛滨海广场附近沙滩,一只绿海龟爬上岸产卵。今天,记者在沙滩上可以明显看到有符合海龟身形大小的沙坑和沙土被翻动过的痕迹,三沙市海洋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与北岛海龟巡护员凭借多年巡护经验,基本判断出此次海龟上岸产卵点的大概位置。
“在巡护过程中,已经能基本确定产卵位置,海龟产卵完毕后会将整个蛋巢埋起来,可以根据痕迹进行判断,应该上岸一个星期了,这个季节大概要40到50天才能破壳。”北岛海龟巡护员陈山一边巡护,一边为记者指明产卵位置。
每年5-9月是绿海龟的繁殖高峰期,此次永兴岛上发现的这两处海龟产卵点令人倍感振奋,三沙市各相关部门及时开展了相关保护工作,在产卵点附近拉起警戒线,并插上写着“海龟蛋巢保护”的指示牌,做好信息记录,警示市民群众不要误踩误踏。同时将加强巡护,并借助监控系统,及时关注海龟上岸及孵化情况。
“据记载,永兴岛上已经有10年左右没有海龟上岸产卵,这次有海龟上岸产卵,就能证明我们的环境越来越好了,到时候会给它插牌记录下来大概的时间,写一个编号,这也能提醒路人过来不要去踩踏它,接下来我们也会加强各岛礁的巡逻。”三沙市海洋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于洋飞说。
据了解,海龟喜欢在坡度平缓、沙质松软的海滩上产卵,良好的岛礁生态是吸引海龟上岸产卵的重要前提。三沙设市后,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生态环保政策,对海龟实施强有力的保护。2015年,三沙市七连屿海龟保护站在北岛成立,岛上的渔民们被组织起来保护海龟,并通过种树固沙护礁、清理海滩垃圾等举措,提前给海龟铺好“产床”。如今,三沙已形成全民保护海龟、共护生态家园的良好氛围。
“我们基本上每天都会对沙滩环境卫生进行保洁,也会收拾海漂垃圾,因为海龟对产卵地的要求比较高,我们达到这个条件了,自然可以把它吸引过来。环境更好了,海洋动物才有更好的生存条件和发展空间,我们希望能吸引到更多的海龟来到永兴岛安家落户。”三沙市滨海社区副书记梁正敏表达了自己的期待。
据统计,今年西沙各岛礁已累计发现海龟上岸产卵44窝。为了进一步做好海龟的保护工作,三沙市海洋保护区管理局还与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海南师范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在北岛海龟保护中心联合开展海龟生态学、伤病救治、产卵场保护等相关的科学研究,并对海龟繁殖种群、栖息地和敌害生物等进行监测,为海龟的救助救护、产卵场和栖息地的保护养护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通过高水平研究促进高水平保护,共同努力将北岛打造成为中国最大的海龟自然产卵场和保护地。
海南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研究人员吉欣宇表示,研究站主要以海龟保护为目的,开展绿海龟种群现状调查、海龟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等相关课题研究,在三沙市的支持和帮助下,他们调研了西沙群岛11个岛礁,获取了大量珍贵的数据和样本。经过多年的保护和生态修复,也在除北岛以外的岛礁发现了越来越多的海龟踪迹。
北岛海龟保护站工作人员李云琴告诉记者,每个新生生命都在验证保护体系的成效,新划定的北岛海龟保护临时管控区进一步彰显了三沙市保护海龟,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决心。目前北岛海龟保护中心一直在常态化地开展海龟救助保育工作,近5年来,他们共救助了287只海龟。
来源/三沙新闻
监制/黄丹 叶微
主编/汪进威 王欣
编辑/刘子怡
记者/陈香蓉 王晓帆 石海天
@三沙卫视